|
近期,綜藝節(jié)目《再見愛人》的熱播,讓“NPD/自戀型人格障礙”這個詞第一次被如此大范圍地推到了公眾視野。
關(guān)于《再見愛人》里的麥琳是否是 NPD 的討論
另一個熱門的被討論對象:《花少》里的周雨彤
一時之間,網(wǎng)絡(luò)上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 NPD:從猛烈指責節(jié)目嘉賓麥琳為 NPD、懷疑 XX 公眾人物是 NPD,到通過行為、面部特征等方法教人診斷身邊的人是否為 NPD,甚至到最后思考自己是否是 NPD。
小紅書上遍布著教人如何識別 NPD、逃離 NPD 的方法,還出現(xiàn)了血包、飛猴、懦夫、NPD 捕獵等特玄乎的概念,讓人感覺仿佛在閱讀《銀河帝國》或《沙丘》等大型長篇科幻巨作的世界觀簡介。
豆瓣的 NPD 小組
NPD 的飛猴
按照網(wǎng)上流行的的粗暴診斷方法,人人身邊全都是 NPD,人人都是 NPD:
上司今天狠狠罵我了,他是 NPD;
Crush 對我愛理不理、像在操縱我的情感,準是 NPD;
朋友原來對我很友善,但現(xiàn)在好像不太喜歡我了,NPD。
仿佛遇事不順,全部歸咎于對方是 NPD 即可。NPD 這個詞在被理解以前,似乎已被污名化與妖魔化。
我很好奇,究竟啥才是真·NPD?為什么人們熱衷于在遇到社交困境時給他人貼 NPD 標簽?以及為什么,我們越來越喜歡“心理自診”(如 ADHD、焦慮、抑郁、雙向、PTSD 等)?
我將這些疑問發(fā)送給了心理咨詢師嘎一,以下是她的回答:
自戀 = NPD?
BIE:首先,請向我們介紹究竟啥是 NPD 吧!
嘎一:NPD,即“自戀型人格障礙(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)”。以下是美國精神醫(yī)學(xué)學(xué)會的《精神障礙診斷與統(tǒng)計手冊》(以下縮寫為 DSM)提供的“自戀型人格障礙”的診斷標準:
自戀型人格障礙是一種自我夸大的、需要他人贊揚且缺乏共情的心理行為模式。
一,NPD 個體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。他們常規(guī)地高估自己的能力、夸大自己的成就,常常表現(xiàn)得自負和狂妄。
二,他們常常有著幻想無限的成功、權(quán)力、才華、美麗或理想愛情的先占觀念。他們可能玩味外界“姍姍來遲”的欽佩和特權(quán),與名人或有特權(quán)的人們相媲美。
三,他們相信自己優(yōu)越、特殊或者獨特,并期望他人能夠認識到這些。他們可能覺得自己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所理解,并可能會用“獨特”、“完美”或“有天賦”等特征來形容與他們交往的人,通過把理想化的價值加給他們交往的人來增強自尊。
四,他們常要求過度的贊揚。他們的自尊幾乎總是很脆弱。他們可能念念不忘于自己做得有多好,以及如何受人重視。這常常表現(xiàn)為需要他人不斷的關(guān)注和欽佩。
五,他們有著明顯的權(quán)利感,不合理地期待特殊的優(yōu)待。他們希望被照顧,倘若沒有,會感到困惑或憤怒。例如,他們可能認為他們無須排隊或他們的優(yōu)先非常重要,其他人應(yīng)該聽從他們。
六,權(quán)利感、加之對他人的需求不敏感,可能導(dǎo)致其對他人有意無意的剝削。例如,這些障礙個體可能期待別人極大的奉獻,可能要求他人過度工作而無視對他人生活的影響。
七,他們常缺乏同理心,難以認識到他人的需求、主觀體驗和感受。他們會以不恰當和冗長的細節(jié)來談?wù)撟约宏P(guān)切的事兒,而不能認識到別人也有感情和需求。對那些談?wù)撟约簡栴}和擔憂的人,他們常懷蔑視和不耐煩。
八,他們常會妒忌別人,或相信別人會妒忌他們。他們可能會嫉妒別人的成功或財產(chǎn),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更配得上這些成就、仰慕或特權(quán)。他們可能會嚴厲貶損他人的貢獻,特別是當那些人因他們的成就而已經(jīng)得到確認或稱贊時。
九,他們往往顯得勢利、對人輕蔑或態(tài)度傲慢。例如,患有這種障礙的個體可能抱怨笨拙的服務(wù)員“無禮”或“愚蠢”,或者在醫(yī)療檢查結(jié)束時居高臨下地評價醫(yī)生。
看完上面,你還是不知道什么是 NPD 嗎?很正常,因為 NPD 是被研究最少的人格障礙之一,對它進行診斷是相當困難的,因為它的表現(xiàn)形式多種多樣。病理性的自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,如自大/自我厭惡,外向/社會孤立,行業(yè)領(lǐng)袖/無法維持穩(wěn)定的工作,模范公民/進行反社會活動……這些都有可能,非常異質(zhì)性。
上文 DSM 的診斷標準提供的是一個相當狹隘和同質(zhì)化的自戀型人格障礙定義,特點上強調(diào)普遍存在的自我夸大(在幻想/行動中)、需要他人贊揚、權(quán)利感強和缺乏共情。
這些是自戀病理學(xué)的重要方面,但是它并沒有充分涵蓋臨床實踐中被診斷為自戀的廣大人群,也沒有涵蓋該障礙的核心心理特征(包括脆弱的自尊,自卑感、空虛感和無聊感,以及情感反應(yīng)和痛苦)。
或許大家看完上面的表現(xiàn)說明,會有一種,“啊,這里有點像!那里好像也有點相似”的對號入座的感覺。其實這種感覺很正常!因為“正常”和“異!钡牟町愅皇恰罢H瞬恍枰潛P”VS“NPD 需要贊揚”、“正常人不自我夸大”VS“NPD 自我夸大”,而是在需要贊揚、自我夸大的程度上,0-10 分,到底有幾分。
如果我們只是比對表現(xiàn),很容易覺得自己或者他人確實有這樣的情況。而真正的診斷過程,需要看表現(xiàn)出來的程度、對功能的破壞、對周圍他人的影響……這是一個綜合考量、非常謹慎的過程!
在“自戀 —— 達到病態(tài)程度的自戀 —— NPD”這條線上,目前的研究認為,可能只有不超過 5% 的人到達了 NPD 的診斷標準。
可能有朋友想問:那什么表現(xiàn)才算是“過度”呢?什么表現(xiàn)才是10分的自我夸大呢?這確實問到難點了!其實這也是精神病學(xué)家/臨床心理學(xué)家們努力斟酌的問題。
大家仔細想想或許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。比如說,我們是不是要考慮文化背景呢?同樣的表現(xiàn),在美國可能被認為是自信,而在我們國家可能就被認為是自我夸大了。即使是在我們國家,不同地區(qū)文化下對于個體行為的期待也不相同,所以真的很復(fù)雜!
總之呢,確定診斷的目的是為了找到需要專業(yè)干預(yù)的人并提供針對性的治療,診斷的過程并不是為了確定“誰有問題”,而是為了識別“誰需要幫助”。
我個人的觀點是:重點并不在于 NPD 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障礙,到底到達什么樣的標準才能說對方是 NPD。因為這是一個在精神病學(xué)/心理學(xué)上都還在努力探索的復(fù)雜概念。
重點在于 —— 人們?yōu)槭裁葱枰@個標簽?
NPD 標簽:
讓我們得到了表達空間?
BIE:最近一兩年,我注意到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人傾向于將身邊的人甚至自己診斷為“自戀型人格障礙”。仿佛存在一種趨勢,在遇到自己無法應(yīng)對的社交狀況時,就一口咬定因為對方是 NPD,而不是自己的問題。
您認為這種現(xiàn)象出現(xiàn)的主要原因是什么?
嘎一:這個標簽的出現(xiàn)可能讓人們原有的一些不知道該如何說清楚的痛苦、受傷、憤怒、困惑有了表達的方式和空間。
NPD 的提出,讓人們原來無法準確、簡潔描述的一些感受得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表達空間—— “哦原來是被 NPD 壓榨了”。標簽的提出往往都是因為有一些東西、痛苦需要被更簡潔地描述、更快地讓人知道。
其次,這個表達能得到他人充分的認可。這種被“NPD”壓榨的感受已經(jīng)得到了大眾的承認,你說出來的話就能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。
另外,它讓人能夠心安理得地卸掉一些自己的責任。這里的“心安理得”不是指推卸自己的責任,而更像是終于確信“原來不是自己的原因”。
人們有將一些糟糕的感受歸于外因的需要(且其中一定有外因的影響,只是比例多少的問題),但是,我個人覺得可能跟我們強調(diào)自省的文化傳統(tǒng)有關(guān)系,相較于直接、沒有猶疑地指責他人,我們更“擅長”、習(xí)慣于先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問題。
而 NPD 這個標簽的出現(xiàn),就讓這部分對于外因的確定變得正當(“對方確實有這樣的表現(xiàn)、大家也都這么認為”),那人們就從被“到底是誰的問題?是不是我也有問題”卡住的狀態(tài)轉(zhuǎn)變?yōu)槟軌蛘數(shù)乇磉_自己的不滿。這是種好感覺,哈哈哈。
最后,它伴隨的是憤怒的合理化—— “我終于可以有理由對此表達憤怒了”、“原來都是 ta 的問題!我還一直懷疑是不是我的問題”……憤怒是一種非常有行動力的情緒,它會催使有相同體驗的人們迅速地加入進來、推動它的傳播。
當然,其中肯定還是有推卸自身責任、放棄積極應(yīng)對的需要—— “如果對方是 NPD,那現(xiàn)在這樣就不是我的問題,我也不需要再做什么努力去嘗試推動改變!
就像自省和過度反思之間的界限很微妙一樣,責任的劃分本身也非常微妙。我個人并不覺得,不假思索地認為全都是對方的問題是一個很好的人際策略。
這不是為了告訴人們你也有錯,而是說,如果我們放棄探索自己在這一段互動中可能發(fā)揮的作用,我們就忽視了自己擁有主動性和能動性的能力。
(在心理咨詢和來訪中,我們也會探討這部分,目的是挖掘自己的能力和資源,看到自己并不是無力抵抗、無力改變的。)
從“無名”到“污名”:
心理問題自診熱潮
BIE:在自行 NPD 診斷熱潮以前,網(wǎng)上曾流行過自我診斷 ADHD、焦慮癥、抑郁癥、躁郁癥等。NPD 標簽的使用和其他的心理標簽有什么不同呢?
嘎一:其他的心理病理標簽更多的是針對自己(比如說“我”抑郁癥、社交恐懼、雙相),那大家去澄清一些它的診斷標準、就是不要輕易地給自己這樣的標簽,其實有一定的安撫疾病焦慮的作用,也是在做去污名化的工作。
但 NPD,我看到的更多是在指責他人(說句實話,NPD 是不會去思考自己是不是 NPD 的),這里有一個自我安撫和自我確認的需求。這時候跳出來說對方不是 NPD、你不要這么去標簽對方,就讓這個需求落空了。這不是人們想看到的東西。
BIE:這種“自診”現(xiàn)象是否會影響人們對心理健康問題的認知呢?
小紅書上教人識別 NPD 的教程
嘎一:我個人感覺可以用一句話描述:從“無名”到“有名”,從“有名”考慮“污名”。
這些自我診斷的流行,是因為切中了大家的某個原來無法描述、無法表達的需求:“終于有一個東西可以描述我的狀況”了,它讓人松了一口氣,“不是我的問題,是生病的問題”。
從“無名”到“有名”的過程是非常有意義的。對于個體來說,能緩解焦慮;對于我們心理學(xué)來說,是大眾層面的意識增強。大眾知道有它總比大眾不知道有它更好。不知道意味著不認可和忽視,這會讓痛苦者的處境更加艱難。
至于從“有名”到開始考慮它的“污名”,也就是我們要開始考慮標簽易于傳播等優(yōu)點的背面了。簡單粗暴的傳播,必然伴隨著片面的了解。
但總的來說,樂觀一點想,從“有名”到考慮“污名” —— 這本身也是有一次進步的體現(xiàn),哈哈哈哈哈。其實現(xiàn)在精神病學(xué)/臨床心理學(xué)在做很多關(guān)于精神障礙病理標簽的研究,比如說給一個癥狀的描述,一個組別給診斷標簽,一個組別不給診斷標簽,然后看兩組人評價的差異之類的,大家在狠狠反思標簽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。
我個人的總體態(tài)度偏向于:先讓它有機會生長,然后我們再來修剪。如果連出土冒芽都還沒有,只靠比例極低的所謂專業(yè)人士,力量實在太微小了。
標簽切斷了連結(jié)彼此的可能性
BIE:過度將他人標簽定義為 NPD,會對關(guān)系有哪些潛在的負面影響呢?
嘎一:(前提,我個人覺得網(wǎng)上大部分所描述的“NPD”應(yīng)該是對方身上表現(xiàn)出了某些自戀特質(zhì)。)
首先,它會變成不值得被看見、被理解的“原罪”。標簽壓縮了一個人的豐富性,也阻隔了我們探索對方人生故事的好奇心。簡單來說,你們失去了一切可能性。
如果總是過度標簽定義身邊人,這種可能性的壓縮會變成一種常態(tài)。人跟人之間一定不是標簽和標簽的相遇,而是故事和故事的相遇,有些標簽把大家迅速拉到一起,比如 MBTI。
當 MBTI 遇見 NPD?
而這種“拉到一起”,某種程度上就是你們之間可能的相似性誘發(fā)了你對對方人生故事的好奇。你們關(guān)系的建立、發(fā)展、維持是在這種好奇心的推動下對于彼此故事的分享、認同以及共同構(gòu)建;而有些標簽迅速阻斷了一切可能,比如 NPD。
目前臨床心理學(xué)有一種趨勢:去病理化。也就是說,把人們表現(xiàn)出來的某些“異!,理解成 ta 過往的應(yīng)對方式如今已經(jīng)失去了效果/不再合適,ta 被固著在了過去。
比如說一個人在父母酗酒、暴力的環(huán)境中長大,ta 的過度警覺、以自我為中心幫助 ta 在這樣的家庭中順利地生存下來,F(xiàn)在 ta 已經(jīng)離開了那個非常糟糕的環(huán)境,但先前的行為方式留存了下來,那 ta 的生活方式和 ta 如今所處的環(huán)境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錯位,于是變成了我們眼中的“異!,這是非常悲傷的事情。
在我眼里,人格障礙的發(fā)生是非常悲傷的事情,以我們目前對于精神障礙的理解,在素質(zhì)-應(yīng)激模型的框架下(個體可能存有某種易感性,比如更容易抑郁,而它的表達程度受到后天應(yīng)激的影響,也就是社會心理因素,如創(chuàng)傷),人格障礙的發(fā)生,無論是素質(zhì)層面的易感性,還是后天可能遭受的創(chuàng)傷經(jīng)歷(而且人格障礙往往伴隨著復(fù)雜創(chuàng)傷,如長期、重復(fù)發(fā)生的創(chuàng)傷),這些都是非常非常不幸、非常非常悲傷的事情。
如果我們只是打一個標簽,而不去看 ta 的人生故事,我們一點相遇的可能都沒有了。
其次,如我上文提到的,它可能會讓我們忽略了自己擁有在人際中的能動性。如果發(fā)展到遇到社交困境就直接指責對方 NPD,那“我們能做什么呢?”,聽起來好像“我們什么也不能做了”。
比如說面對那個自己很討厭的上司,我們覺得 ta 簡直 NPD,然后在小紅書上指控“我的老板是 NPD!!”,然后呢?互動模式一成不變,咱心里憋屈、憤怒得要命,我們大概率不會再覺得和對方的關(guān)系、相處可以從我們這里發(fā)生一些調(diào)整 —— 但真的是這樣嗎?
簡單來說,其實大部分時候我們都不是無力抵抗的受害者!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,如果還是不行,那就 say goodbye!這也是我們能做決定的事情!
依據(jù)目前的輿論情況,NPD 應(yīng)該還是一個有攻擊意味和指責意味的標簽。如果是對身邊親近的人(指關(guān)系基本健康,但對方可能有時會做一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,或其他依然有維持空間的關(guān)系狀態(tài)哈),給對方打上 NPD 的標簽(而且大概率可能是在吵架、氣頭上的時候吧,我猜),對方會覺得被攻擊、被指責并感到受傷的。
(不要用對方面對 NPD 指控時的惱羞成怒反證對方是 NPD。自戀一直以來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就不是什么好詞,更何況還加上了個“人格障礙”,這是徹頭徹尾的否定。誰遇到這樣的指控不跳腳呢?有時候被別人說一句“你也太想著自己了”我們都氣得不行。
我個人理解是,在這樣的關(guān)系中,大家還是出于表達自己的情緒、希望對方認識到 ta 對自己的傷害的目的發(fā)出了 NPD 指控。那么,這就是一個溝通方式的問題。我個人覺得這不是一個好的傳達你的信息、情感的方式。
讓我們抓住一些在人際溝通中的好方法!多說“我……”,少說“你……”,比如將“你一點也不考慮我的感受,你這個 NPD”改成“我沒有感受到你對我的關(guān)照,我感到很受傷”。也可以用這樣的公式來陳述自己的感受:“當你在 Y 情境下做 X 的時候,我感到 Z”。反正非暴力溝通!
“我感覺到身邊有 NPD?!”
BIE:如果有人懷疑身邊的人是 NPD,您會建議怎么做?
嘎一:這種懷疑的出現(xiàn),我理解成在與對方的關(guān)系中感受到的不適。
如果是在和對方的關(guān)系中非常受傷,首先,不管對方是不是真的是 NPD,或者自戀達到了病態(tài)狀態(tài),你受傷的感覺都是真實的,請抱抱自己。
我不想直接說離開這段關(guān)系,因為關(guān)系往往很復(fù)雜,我們的情感也很復(fù)雜,結(jié)束關(guān)系常常不是一句簡單的話語。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,我更想說,請關(guān)注、看見你自己的感受。
有時候,我們會希望傷害我們的人給我們一個回應(yīng),可能是道歉、愧疚等。但在對方自戀水平相對較高的情況,如若還沒有足夠的溝通渠道和方法,可能這個回應(yīng)我們是很難等到的。
我知道有些人會被卡在這里很久很久。但有些強烈的、無法平復(fù)的情緒,和對方直接解決并不是唯一的選擇或通道,我們依然有機會在對方不參與的情況下得到一些緩解(在這里給心理咨詢打廣告 hhh,我們有一些這樣的技術(shù))。
簡單來說,雖然我不知道這個部分是會讓大家感到希望還是感到悲傷,我們可能要接受有些東西可能永遠無法與當事人達成解決的事實,但我們有其他的空間,比如和你的朋友、你的伴侶、你的咨詢師、甚至你自己去安撫這個部分。
同時,請相信自己不是無能為力,至少不要在一開始就覺得無能為力。
如果只是單純地懷疑一個“遙遠的人”(沒有什么接觸的人)是 NPD……怎么說呢,專業(yè)的人干專業(yè)的事情,放下你的責任感!
如果是你懷疑你的親友正在遭受“NPD”的折磨,我個人覺得你可以肯定對方受傷、惱火等等感受,從共情、支持的角度站在你親友的身邊。至于那個人是不是 NPD,大家可能都勸過好朋友分手哈……或許參考類似情境的處理吧。
最后,身為一名心理咨詢師,我當然還是希望大家能夠減少標簽的使用,至少是泛用。
人格障礙往往伴隨著讓人心碎的故事。大家作為非專業(yè)人士固然沒有理解這部分故事的責任,但標簽的泛用會讓真正的患者失去被看見、被理解的可能,會讓患者為自己的存在感到羞恥、擔憂自己的表達是否還有人相信,從而降低尋求幫助的可能。這一點就和我們希望大家不要泛用“自閉”、“PTSD”、“抑郁”等標簽一樣。
|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帳號?立即注冊
x
|